近日,海亮集團正式對外發布布局3年之久的農業食品品牌“明康彙”,還同公司衆高管簽下誠信協議。
“産銷分離、信息不透明、環境污染都是造成食品問題的主要原因,但誠信的匮乏才是根源之所在”。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表示,海亮将誠信設定爲做食品産業的最高門檻,将在企業推行《誠信協議》作爲經營管理的基本法則。
食品安全商機
作爲中國民企500強排名第16位、國内最大的銅加工企業,涉及教育、地産等産業的海亮集團爲什麽選擇做生态農業?
馮海良表示,起初爲了海亮學校孩子吃上安全、健康的餐食,海亮自己種田、養殖,看着孩子們滿意的笑容就想:爲什麽不讓更多的人也享受這份快樂?
而另一個大的背景是,城鎮化改革盤活了農村的土地資源、推動了傳統農業的轉型,但資金、人才、技術等要素瓶頸仍束縛着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,因此吸引了衆多資本逐鹿農業領域。此外,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當下,有很多人願意溢價吃到安全食品,這亦是現代農業盈利希望。
“我們不會做‘土豪農業’,但優質食品因時間成本問題,價格也須維持在一個基本水平。”馮海良表示。
打造“生鮮第一品牌”
“做農業企業難度很大,成功的很少。”馮海良直言,明康彙将力争成爲中國“以生鮮爲特色的中高端健康食品全産業鏈第一品牌”。
資料顯示,早在2011年,海亮集團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優質基地。截至目前,海亮集團已擁有農業基地超過30個,在黑龍江、雲南等地建設越冬、越夏應季種植基地,确保全年持續供應蔬菜;在安徽、江西等地建設土豬和土雞種源建設生态養殖基地,設立明康彙“愛心”、“開心”和“知心”三個等級的土豬肉、土雞肉品牌。
談及食品安全,馮海良表示,農業食品之于公衆脆弱的信任體系仍待重建,“徹底扭轉農業食品安全形勢目前絕非旦夕之功,也非一企所爲”。
馮海良稱:“我們希望通過成功開創大規模的生鮮食品全産業鏈經營模式,引領更多企業參與;通過樹立行業标準,改變目前農産品安全現狀。”
據悉,海亮打造了農産品全程追溯體系,即明康彙披露信息覆蓋蔬菜、魚類、肉類等自産全品類生鮮,涵蓋産地信息、種養方式、用藥标準、最後一次用藥信息、檢測報告、物流溫度與時間等多個環節,堪稱國内最爲詳盡的農産品追溯體系,以求告知公衆,便于監督。路嘯
(來源:中國高新技術産業導報)